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早期进展原因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陈炽炜; 林曼迪; 刘昊; 王志刚; 方艺蓉; 王峻; 陈铭; 崔学教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37(07): 1241-1247.
DOI:10.13359/j.cnki.gzxbtcm.2020.07.007

摘要

【目的】从前列腺癌的若干临床指标中,结合中医证型因素,筛查早期(2年内)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可能危险因素及可能保护因素。【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年内进展为CRPC的71例患者为病例组,并按1∶1配比2年内未进展为CRPC的71例患者为对照组,共142例。收集确诊前列腺癌时患者的年龄、治疗前总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tPSA)、中医证型、Gleason评分(GS)、肿瘤TNM分期、是否远处转移、是否淋巴结转移、前列腺体积,以及内分泌治疗后tPSA最低值和到达tPSA最低值时间等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可能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1)142例患者中,因对照组有2例数据不齐而脱失,故实际纳入研究140例,包括对照组69例和病例组71例。(2)中医证型分布:140例患者中,湿热蕴结型32例(占22.9%),痰凝血瘀型34例(占24.2%),脾肾亏虚型61例(占43.6%),气阴两虚型13例(占9.3%);其中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相似,均以脾肾亏虚型为最常见,其次为痰凝血瘀和湿热蕴结型,最少见的是气阴两虚型。(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初诊证型、治疗前tPSA、治疗后tPSA最低值、到达tPSA最低值时间、肿瘤TNM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确诊时患者年龄、GS评分、前列腺体积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中医证型、治疗后tPSA最低值、到达tPSA最低值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证型中只有脾肾亏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因素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中医证型(脾肾亏虚)(OR=20.152)>治疗后tPSA最低值(OR=11.122)>到达tPSA最低值时间(OR=0.781)。【结论】普通前列腺癌与早期进展为CRPC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相似,均以脾肾亏虚型为最常见;到达tPSA最低值时间很可能是保护因素,到达tPSA最低值时间越长,2年内进展为CRPC的机会越小;治疗后tPSA最低值很有可能是早期进展为CRPC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数值越高,风险越大;初始辨证为脾肾亏虚的患者2年内进展为CRPC的风险比辨证为气阴两虚者高20.152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