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ESD手术对分泌性肿瘤和上皮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9月做ESD手术的分泌性肿瘤和上皮性肿瘤患者102例,对比2组病变的发生部位、病变形态、大小和出血量。[结果]分泌性肿瘤的发生部位多分布在直肠(61.9%),上皮性肿瘤的发生部位多分布在胃(60.0%),2组病变发生部位有统计学差异(P<0.01)。2组病变的形态隆起型(Is,Isp)占比为14.2%16.7%,平坦型(Ⅱa,Ⅱb,LST)占比为66.7%48.3%,凹陷型(Ⅱc,Ⅱa+Ⅱc,Ⅱb+Ⅱc)占比19.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分泌性肿瘤术中出血量大于上皮性肿瘤(37.2±13.2ml26.5±8.1ml,P<0.01),病变直径分泌性肿瘤小于上皮性肿瘤(6.2±3.2mm16.9±8.8mm,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SD手术对分泌性肿瘤的治疗比上皮性肿瘤操作难度大,更需严格把控适应症。

  • 出版日期2017
  • 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南京鼓楼医院; 宿迁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