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南部前寒武系地层系统厘定与分布特征及有利生烃区预测

作者:杨延辉; 刘忠; 丁文龙*; 张永平; 陈彦君; 米忠波; 罗金洋; 张鹏豹; 刘天顺; 程晓云; 王三帅; 韩煦; 王玉婷; 魏宁
来源:地学前缘, 2023, 1-19.
DOI:10.13745/j.esf.sf.2023.9.35

摘要

沁水盆地南部发育巨厚的前寒武纪沉积地层,具备重大油气勘探潜力,是值得进行勘探的新领域。然而,这套地层的地质属性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野外露头地质调查、烃源岩地球化学实验分析、地震资料精细解析,并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厘定了沁水盆地南部前寒武系地层系统,查明了该区前寒武系沉积地层分布特征,预测了有利生烃区。研究结果表明:沁水盆地南部前寒武纪沉积地层应归属于熊耳裂陷槽,自下而上发育长城系熊耳群、云梦山组、白草坪组、北大尖组、崔庄组、洛峪口组和蓟县系龙家园组。云梦山组、白草坪组、北大尖组、崔庄组整体呈现为中南部厚度大,往东、往北、往西地层厚度变薄的趋势;洛峪口组表现为中部厚度大,往东或者往西厚度变小趋势;龙家园组地层厚度呈现为东部厚度大,往西地层厚度变薄的趋势。依据生烃区发育的地层厚度、岩性、地震相和沉积相等控制因素,认为龙家园组白云岩的有利生烃区面积相对较大,主要位于研究区东部,而崔庄组泥岩有利生烃区面积相对较小,主要位于研究区南部。本研究不仅对华北克拉通南部前寒武纪含油气盆地内地质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进一步明确沁水盆地南部前寒武系烃源岩特征与分布及未来沁水盆地南部前寒武系油气勘探部署优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