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PLC-Q/TOF-MS的黄精不同炮制品干预AD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朱娜; 朱徐东; 杨毅生; 严斐霞; 张鹏; 万林春; 吴毅*; 黄丽萍*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2023, 48(24): 6663-6675.
DOI:10.19540/j.cnki.cjcmm.20231019.301

摘要

探讨黄精不同炮制品(黑豆黄精、炆黄精)干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模型大鼠尿液代谢产物的影响。将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黑豆黄精组、炆黄精组,每组12只,各组进行腹腔注射D-半乳糖(100 mg·kg-1),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1次/d,持续给药7周。D-半乳糖注射3周后,进行双侧海马Aβ25-35注射进行造模。第2周开始灌胃给药,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同体积的双蒸水,其余组给予对应的药物(10 mL·kg-1),1次/d,连续灌胃35 d。观察各组大鼠记忆行为学以及海马组织病理学。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尿液进行非靶向代谢物检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处理数据以筛选差异代谢物、潜在生物标志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AD大鼠经过黑豆黄精、炆黄精治疗后新物体识别指数升高,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结果,给药组海马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相对降低,其中黑豆黄精组更为明显,具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筛选处理,得到潜在生物标志物15个,代谢物主要涉及2条代谢通路:双香豆素作用途径、吡罗昔康作用途径。因此,黑豆黄精、炆黄精对AD具有干预缓解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双香豆素代谢、吡罗昔康代谢有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