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利用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探讨分娩和年龄对正常女性尿道括约肌复合体及肛提肌结构的影响变化,为分析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客观依据。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103例无盆底功能障碍的女性志愿者,根据有无分娩史分为正常对照组24例和经产妇组79例,然后再将经产妇组按年龄段分为≤30岁组(19例)、31~44岁组(22例)、45~59岁组(27例)和≥60岁组(11例)四个亚组。采用二维扩散加权横断自旋梯度回波(spin-echo-gradient-recalled echo,SE-GRE)脉冲序列对所有受试者行盆底DTI检查,测量尿道中段环形括约肌、纵行肌、耻骨直肠肌及髂尾肌肌纤维的DTI参数,包括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三个特征值(λ1,λ2,λ3),分析分娩史及不同年龄对尿道及肛提肌的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 (1)经产妇组中≤30岁组耻骨直肠肌FA值较正常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6,P=0.030);(2)经产妇组中不同年龄组间尿道中段环形括约肌ADC值、λ2值及λ3值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47、4.105、3.596,P=0.018、0.009、0.017),尿道中段纵行肌DTI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经产妇组中不同年龄组间耻骨直肠肌FA值、ADC值、λ1值及λ2值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071、6.051、6.672、3.688,P<0.001、P=0.001、P<0.001、P=0.013);(4)经产妇组中不同年龄组间髂尾肌FA值、ADC值及λ3值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676、3.110、5.175,P=0.001、0.028、0.002)。结论 分娩史主要影响耻骨直肠肌的微观结构,年龄因素对尿道环形括约肌及肛提肌微观结构的改变有一定的影响,DTI技术对观察盆底肌结构和评估微结构变化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