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下肢肌肉结构形态变化的超声表现,为脑卒中康复机器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早期)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机器人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物理治疗;机器人组进行机器人训练加常规的物理治疗,并保证2组训练量相等。连续训练4周,每周6 d,每天1次,每次60 min。2组患者健侧、患侧在训练前后均用B型超声检测进行以下评定:选取不同踝关节角度下胫骨前肌(TA)、腓肠肌内侧头(MG)、股二头肌(TH)的形态结构参数,包括羽状角、肌肉厚度及肌纤维长度。结果经过4周的步态训练,试验组患侧TA的羽状角、肌肉厚度在静息及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均较训练前显著增大(P<0.05),而肌纤维长度在训练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侧MG、TH的肌纤维长度在静息及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均较训练前显著增加(P<0.05),而羽状角及肌肉厚度在训练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健侧及对照组双侧TA、MG、TH的形态结构参数在训练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机器人能提高偏瘫患者下肢运动的灵活度,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增强患侧下肢的负重能力,从而提高其步行功能。

  • 出版日期2016
  • 单位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