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代集中在苏州一地烧造宫殿所需金砖,形成较为明显的两个时期,即顺康雍乾四朝和嘉道咸同光宣六朝。金砖数量,康熙、雍正时期一次派造有达1万块以上者,乾隆时期是烧造次数最多、最频时期,光绪年间下降至7 000块左右,未见有达万块者,较之明朝,数量大为缩少。金砖解交,统一由粮船搭解运抵通州,漕运改为海运后也改为附搭民船。清廷对于金砖解交的正副砖比例、验收以及钱粮报销等,规定较之明代更为细致明晰。清代金砖派造把控严格,数量减少,较为稳定均衡,经费有财政安排,又由民解民运改为官解官运,具体烧造的苏州民户窑匠,经济负担当大为减轻。至今留存在金砖实物上的三百余位窑户窑匠姓名,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苏州能工巧匠的风貌。

  • 出版日期2021
  • 单位南京大学;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