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数字化校园建设伊始,高校便依托大数据建立了对贫困大学生的"隐形资助"模式。大数据校园一卡通所产生的庞大消费数据成为"隐形资助"的基础。相较于传统"粗放型"的资助模式,"隐形资助"模式更为符合人性化要求。利用"隐形资助"模式的"去标签化"过程,既反映了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关怀,也使接受资助者个体的尊严受到尊重,体现了关怀中的人文精神。探索这种模式的人文理念优势,努力克服其弊端,从而保障该资助模式在其他社会性资助领域得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