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陈三五娘》作为在"闽南戏曲文化圈"中搬演撒播达五百年之久的流行剧目,借由新文艺工作者的现代性重述,从而获取权力话语的经典命名,集中体现了民间话语与主流观念形态彼此借重、相互托举的共谋关系。然而由于其依旧保存着民间记忆与庶民声音,且与高扬人本主义的启蒙现代性耦合,不免存有与强调集体理性之民族国家现代性互相矛盾的一面,因而在主导话语宰制下的戏文历史书写系统中消声隐匿。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