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讨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本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 2020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口腔癌患者23例,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54.5±9.7)岁(33~72岁)。23例患者在口腔癌切除同期均采用股后内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记录皮瓣供区穿支血管数目和类型,切取皮瓣大小、血管蒂长度和动静脉直径,皮瓣临床成活及供区并发症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对供区瘢痕隐蔽性的满意度。23例患者股后内侧供区均存在可利用的穿支血管,穿支血管数量为2支(1~4支),血管类型均为肌皮穿支。皮瓣血管蒂长度为(9.8±1.5)cm(7.3~13.4 cm),动脉直径为2.0 mm(1.5~2.5 mm),伴行较粗静脉直径为2.0 mm(1.5~3.0 mm)。切取皮瓣大小8 cm×6 cm~12 cm×8 cm,供区创面均直接拉拢缝合。23例股后内侧皮瓣临床全部成活。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供区切口感染或肌力下降,仅1例患者术后14 d发生供区切口部分裂开。所有患者对供区瘢痕隐蔽性的满意度VAS评分均大于8。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穿支血管较恒定,临床成功率高,供区瘢痕隐蔽,是口腔颌面缺损软组织修复重建的一种较好选择。

  • 出版日期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