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Kawamura分类法在诊断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和评价胃黏膜炎症及萎缩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在放大内镜下观察71例H.pylori感染患者的胃体上段大弯侧和小弯侧胃黏膜的腺管开口(COs)。根据腺管开口特点分为"白边黑点(white-edged dark spot)"型、"白色(white)"型、"纯白色(dense white pit,DWP)"型,分别取病理活检。对患者行H.pylori根除治疗,6个月后对根除成功的65例患者复查胃镜,比较根除治疗前后3种分型的分布及不同分型胃黏膜炎症活动度和萎缩程度的差异。结果 H.pylori根除后3种分型的分布与根除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除治疗前以"white"型为主,根除治疗后以"white-edged dark spot"型为主。"white-edged dark spot"型、"white"型、"DWP"型胃黏膜的炎症程度依次升高,每两组间炎症活动度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Kawamura分型胃黏膜萎缩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awamura分类法有助于评价H.pylori感染及胃黏膜炎症活动度,但在评价胃黏膜萎缩程度方面无显著优势。

  • 出版日期2019
  • 单位延边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