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普利试验在醛固酮腺瘤无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董博; 马晓伟*; 郭晓蕙; 高莹; 张俊清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3(06): 1128-1132.
DOI:10.19723/j.issn.1671-167X.2021.06.020

摘要

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 PA)中醛固酮腺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 APA)亚型的临床特点及卡托普利试验(captopril challenge test, CCT)在AP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尝试寻找从PA中识别APA的临床特异性无创指标。方法:回顾性收集因高血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PA者90例,其中手术证实为APA者34例。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包括CCT前后的血浆醛固酮浓度(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 PAC)、醛固酮/肾素比值(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 ARR)以及CCT后的醛固酮抑制率(%)进行比较,并绘制CCT前后相关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结果:与PA组相比,APA患者确诊时高血压病程较短,低血钾发生率更高,血钾平均水平更低,两者的血压水平、性别分布、血钠水平、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A组CCT前ARR及CCT后PAC、ARR、醛固酮抑制率均较PA组高,其中CCT前后ARR均对APA有诊断价值:CCT前ARR临界点为7.12时,灵敏度为35.85%,特异度为77.78%;CCT后ARR临界点为4.23时,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62.22%;两者对PA分型的诊断价值相当。CCT前ARR>7.12联合低血钾的诊断特异度高达80%。结论:CCT前后ARR对APA的诊断均具有临床价值,当联合低血钾时诊断特异度增高。

  • 出版日期2021
  • 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民航总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