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五种病原学检测技术在不同取材方法获取的病理标本中结核阳性率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武汉市肺科医院外科手术并临床确诊结核的345份病例的结核病原学检查结果,以标本取材方式不同为分组依据,对各组抗酸染色涂片(AFB)、实时荧光定量PCR(TB-DNA)、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SAT-TB)、Gene-X-pert/RIF (X-pert)、结核培养(CTB)等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以临床常用的四种方法获取标本,分别为手术345例、穿刺55例、脓肿切排(简称切排)37例和收集分泌物7例。以临床诊断为标准,手术、穿刺、切排和收集分泌物获取的标本病原学总阳性率分别为86.38%、85.45%、100.00%、85.71%;X-pert阳性率分别为86.26%、83.33%、100.00%、85.71%,五种检测技术灵敏度由高到低排序各组前两名均为X-pert、TB-DNA,最低均为AFB;以手术标本结果为诊断标准,虽切排和穿刺标本CTB阳性率均高于手术标本,一致性均为中等(K=0.521、0.530),但五种病原学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cNemer检验,P>0.05)。结论病理标本中五种结核病原学检测技术检出率均与取材方法无关,提倡早期对病灶精准穿刺行X-pert、CTB检查以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出版日期2020
  • 单位武汉市肺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