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科举生态与五经文的文学化

作者:陈曙雯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2(05): 148-156.
DOI:10.19563/j.cnki.sdzs.2021.05.016

摘要

清代乡、会试虽然首重四书文,但在经学兴盛的背景下,清廷一直试图提升五经文的地位,五经文从首场调整至第二场以及"五经中式"的取消并非五经文地位下降的信号。在实践中,五经文的地位表现为考官可以从后场取人,而制度设计为从后场取人提供了合法性,"补荐"和"拔遗"则为从后场取人提供了程序保障。当后场的经、策也可能成为被取中的因素时,士子们便会于此用力,尤其在五经文中展开竞逐,标新领异,甚至以骈体或韵语写作,从而增加文章的辨识度,五经文因此得以摆脱制义清真雅正标准的约束,表现出"浓淡正奇,不名一格"的多样性。而考官的文人化趣味则使五经文的衡文标准与严格规范下的四书文判然有别。科举的制度设计和程序运作中含有调动文学竞逐、表达文人趣味的契机,五经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呈现其文学特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