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1年11月—2022年2月,采用卫星追踪技术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赤峰、大连和哈尔滨分别对7只红隼普通亚种(Falco tinnunculus interstinctus)(2■,5♀)进行追踪,对冬季家域面积、土地利用特点和影响冬季家域面积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昼夜和各月份的活跃程度及影响栖息地更换的因素进行探索。结果表明:使用动态布朗桥模型分析发现,冬季红隼95%d BBMM平均家域面积为(448.56±361.59)km2,90%d BBMM平均家域面积为(108.57±153.18)km2,50%d BBMM平均家域面积为(2.80±3.23)km2,个体的家域面积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核心家域(50%d BBMM)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析发现,冬季红隼更偏向于利用居民区和林地。混合线性模型分析表明,对于红隼冬季家域(95%d BBMM)而言,风速(β=0.50,p<0.05)对其有显著影响,能见度(β=0.82,p<0.01)、气温(β=1.46,p<0.01)和降水量(β=-1.08,p<0.01)对其有极显著影响,而NDVI(β=0.23,p>0.05)对其无显著影响,各因素对核心家域(50%d BBMM)均无显著影响。布朗方差分析表明,跟踪个体冬季昼夜活跃程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11—12月活动频次较高,这可能与栖息地探索行为有关。此外,记录到个别个体有更换栖息地的现象,依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发现,能见度的变化对红隼更换栖息地影响显著(β=0.90,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