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气候变化威胁着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物种脆弱性是研究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关键所在。目前多数研究主要通过物种适宜区面积变化来判断物种脆弱性,这单一维度会忽略其它因素的影响。采用多组分评估框架,将物种适宜区面积变化、生境破碎程度变化、受保护面积变化和人类干扰程度变化四个组分纳入物种总体脆弱性指数中,以中国具有较高经济和生态价值的山杏(Armeniaca sibirica)作为研究对象,评估未来(2061—2080年)三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sp126、ssp245、ssp585下山杏物种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山杏生境适宜区有向我国东北和西北方向扩张的趋势,扩张区面积明显大于消失区,这种差异化程度依赖于社会发展路径情景;未来适宜区内的保护区面积将由当前6.50×104km2增加到1.10×105km2(三种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平均值),未来适宜生境破碎化程度将保持稳定,生境适宜区内的人类干扰强度将下降;各组分的比较中,受保护面积变化对山杏总体脆弱性的贡献将超过山杏适宜生境面积变化和其它组分的贡献;多组分评估下山杏脆弱性指数分别为13.93、21.04、31.41,说明未来气候变化将给山杏物种带来积极的影响。相较于单个指标评估,多组分评估更全面评估了物种脆弱性,特别强调自然保护区在多组分评估中的重要性应该引起重视。研究结果能为我国山杏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更广泛尺度上研究气候变化下其它物种脆弱性提供案例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