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煅制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及CaCO3含量分析

作者:曹思玮; 乡世健; 吴文锋; 阮世发; 王著显; 刘莉; 沈群; 陈活记; 翁立冬; 朱红霞; 安佰超; 刘强
来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 24(16): 7-11.
DOI:10.13422/j.cnki.syfjx.20181304

摘要

目的:研究煅制牡蛎的微观结构变化,考察温度和时间对煅牡蛎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分析牡蛎生品。取净牡蛎置于瓷坩埚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采用烘箱对样品进行煅制,每隔不同时间取出牡蛎,研磨后过200目筛备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煅制后的牡蛎表面进行分析。以BET氮气吸附分析煅制后的牡蛎的孔结构特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样品中CaCO3的含量。结果:约500℃煅制,会导致生石灰的含量显著升高。300℃以下煅制34 h后取出,牡蛎表面形成的孔道明显。在300℃以下煅制形成的样品比表面积较大。300350℃煅制的牡蛎中CaCO3含量较高。结论:在煅制牡蛎时,应以300℃左右为宜,煅制时间34 h,这样有利于形成孔道结构,保证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CaCO3含量,有利于煎煮和药效的发挥。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