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代儒家圣贤规范了"士"的价值准则和生存理念,即要"志于道"、"重义轻利"及"安贫乐道"。这些要求对士人的自我塑造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经典化的范式作用。但时至晚明,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实存层面"的士人与"名理层面"的士人又产生极大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