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56年凉山彝族地区民主改革以来,党和人民政府对凉山彝族地区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扶贫历程大致可分为单一救济式扶贫、体制性扶贫、经济开发式扶贫、综合开发式扶贫和可持续发展式扶贫五个阶段。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凉山彝区的贫困实质属于慢性贫困,具有独特的成因及特征。凉山彝区慢性贫困问题之所以范围广、程度深、返贫率高且代际效应明显,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民族历史、人文观念和经济基础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凉山彝区反贫困的基本经验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正视民间力量"家支"在凉山彝区反贫困中的作用,审视"输血式"扶贫在凉山彝区反贫困中的重要性,重视贫困群众在凉山彝区反贫困中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