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思想,并在孟子那里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是孔孟道德规范体系的指导原则。而慈悲精神则是佛教伦理道德的核心,是佛教的根本精神和重要修行方法。孔孟仁爱思想和佛教慈悲精神在很多方面有相通之处,也有着不同见解,如施与对象、立论基础、践行要求和终极目标等四大方面。首先,在施与对象上,孔孟仁爱和佛教慈悲都涉及了人和物两个层面,但前者是爱有差别,而后者则是无差别的平等之爱。其次,在立论基础上,孔孟仁爱主要从人的心性角度来阐发仁爱乃是生发于人的恻隐之心;佛教慈悲则主要是基于智慧观照下对于苦难众生的关注。再次,在践行要求上,孔孟仁爱的方式重在能"推",举措集中体现于世间法;佛教慈悲的方式则重在有"智",举措兼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二者在践履上都具有极大的自觉能动性。最后,在终极目标上,孔孟仁爱和佛教慈悲都有着相同的入世情怀,但前者强调存仁入政,主张经世致用;而后者的落脚点在于出世,最终归旨于上求下化。孔孟仁爱思想和佛教慈悲精神在当代依然有着现实意义。通过对二者的比较与探讨,梳理出圣贤理念中的共通之处予以借鉴、取舍其不同见解以期互补,可以为国家治理和社会建设提供善策良方,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

  • 出版日期2019
  •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