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季节性放牧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的普遍放牧方式,为适应长期不同季节的放牧干扰,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及功能性状可能也随之调整,且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性状之间可能存在重要的联系。因此选取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连续10年以上季节性放牧历史)的冷季(11月-翌年5月)、暖季牧场(6月-10月)分别进行植物群落特征调查,并测定其优势物种的功能性状(株高、生物量和叶性状等),研究植物功能性状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特征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冷季牧场的植物群落高度(25.03 cm)显著高于暖季牧场(21.28 cm,P < 0.05),物种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暖季牧场(分别为0.90和0.91,P < 0.05);群落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冷、暖季牧场样方中植物物种分别为43种和37种,分属15科和13科,皆以双子叶杂草重要值最大,禾草类物种重要值无显著差异,但暖季牧场的莎草类和豆科植物的重要值均高于冷季牧场。暖季牧场植物的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及叶生物量分配均高于冷季牧场(P < 0.05);暖季牧场的植物个体高度、生物量、叶片性状种间差异值以及功能丰富度值均呈现高于冷季牧场趋势(P < 0.05)。因此,相较于冷季放牧,长期暖季放牧植物群落特征趋于矮小化与集中化,功能多样性更为丰富,种间竞争更为激烈,同时长期暖季放牧提高了植物对空间资源和光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阐释了不同放牧情景下植物的功能性状及其在群落和个体尺度上的功能链接,可为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设置合理季节性放牧促进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