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既往有關契丹捺鉢制度的研究皆以《遼史·營衛志·行營》爲總綱,然而對於該文獻本身的生成過程卻鮮有關注。事實上,這一"權威"文本並非出自遼金舊史,而是元末史官雜糅三種不同來源、不同性質資料的結果:取趙至忠《陰山雜録》爲主體框架,嵌入陳大任《遼史·地理志》所記具體捺鉢地點,再引宋人使遼語録作爲細節填充。如此拼湊而成的二手文獻遠不足以反映有遼一代捺鉢制度之實態,其間存在的系統性問題亟待重審與反思。

  • 出版日期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