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代是青花瓷崛起的时期,漳州窑青花瓷则是晚明闽南文化的一朵奇葩。至迟在16世纪70年代开始至17世纪上半叶约100年间,漳州窑青花瓷特别是克拉克瓷经由海上丝绸——瓷银之路远播海外,蜚声世界。从仿制景德镇瓷器的装饰到自主接受海外定制,漳州青花瓷的迅速崛起,不仅得益于其独特的人文、地理、交通运输条件,更与隆庆初漳州月港开海后环太平洋"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地区与欧洲地区外销瓷器需求量激增密切关联,而以大量流入白银为基础开启的中国本土白银货币化进程以赋役折银——征银形式席卷全国,又为福建特别是漳州地区农业经济向生产外销瓷器转轨提供了外在条件。可以说,晚明漳州外销青花瓷的崛起是晚明中国海外贸易模式转变、中国海外贸易爆发式发展的典型例证。17世纪后半叶,月港因清朝海禁政策走向衰落,产供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漳州青花瓷也随之逐渐销声匿迹。

  • 出版日期2014
  •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