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CD36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王声翰; 杨菊红; 郑妙艳; 孔岩; 王珊珊; 单春艳*
来源:中华全科医学, 2020, 18(11): 1921-1924.
DOI: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654

摘要

全世界有4.15亿人患有糖尿病,估算有1.93亿患者未确诊为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近几年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对糖尿病早期的干预、检测以及预后的评估成为近几年热门研究方向。通常会通过测量空腹血糖或HbA1c浓度或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来确诊,HbA1c可在糖尿病诊断、与平均血糖的关系、与糖尿病并发症危险性的关系及指导调整治疗方案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对于儿童(<18岁)、孕妇或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如贫血)患者并不能依赖HbA1c诊断,因此需另寻一种生物标记物。CD36作为研究最广泛的清道夫受体之一,并非普遍表达,但存在于多种哺乳动物细胞类型中,包括造血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乳腺和眼睛中的特化上皮细胞、味蕾细胞、肠细胞和胰岛素反应细胞(如脂肪细胞)以及心脏和骨骼肌细胞,参与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肠道对脂肪吸收、脂肪组织中的脂质储存、心脏和骨骼肌的脂质利用以及糖代谢紊乱,且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率相关。血清可溶性CD36(soluble CD36,sCD36)作为CD36非细胞结合循环形式,能够反映组织CD36表达程度,首次在一小部分受试者中被描述为与代谢综合征相关,随后的实验表明外周血sCD36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提示其可能成为预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