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为降低心电监护误报警率实施护理干预,对此次措施所产生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需行心电监护的住院患者7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抓阄的方式将所有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38例。将甲组患者的心电监护仪中的报警值设置为默认数值,将每个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原因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对产生的原因给予分析。乙组在甲组分析完误报警的原因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干预对策,将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值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最后对两组患者心电监护仪的误报警率进行对比。结果乙组心电监护仪的误报警率为19.53%,甲组心电监护仪的误报警率为36.74%,乙组心电监护仪的误报警率与甲组相比显著偏低,具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行心电监护的重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心电监护仪的误报警率,保证报警的准确性,以利于护士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以防耽误病情,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应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