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代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一个具有过渡性质的历史阶段,清初之私观念的变化尤其值得关注。通过对欲的承认和对私的区分,肯定人们追求合理私欲、私利的正当性,认识到每个个体私利的肯定与满足都要以对他人私欲、私利的肯定与满足为前提。"絜矩之道"经历了由主体性取向到主体间性取向的发展,以此形成共享、共赢的公共利益意识和公共价值理念,并最终指向了公平与普遍正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清初私观念中已经初具了现代公共性意识。但私的公共价值的实现,同时还需要以彰显人的主体性为目的的公共制度和公共空间的设置与安排,显然清初士人在这方面的思考是不够成熟的。用现代概念来诠释传统观念时,既要重视现代与传统两者的共性,更要意识到两者的差异性,在中国特定的历史传统视域内来研究公共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