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内源激素含量对燕麦灌浆过程的影响,分别于2020和2021年,以9个不同基因型的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大田试验,测定灌浆粒重、灌浆期光合特性、旗叶碳代谢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酶SS)活性、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含量及成熟期粒重,通过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究不同基因型燕麦灌浆期生理特性、内源激素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内源激素含量及其他生理特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按照灌浆粒重,将供试的9个品种分为灌浆较强和较弱两类,其中灌浆较强品种到达灌浆盛期的时间较早,灌浆启动时间也早于其他品种;灌浆粒重拟合程度较好,灌浆过程中的净光合速率、碳代谢酶活性较高,粒重优于其他品种;灌浆较强品种单穗粒重较灌浆较弱品种高11.8%~176.5%;灌浆较强品种旗叶IAA、GA3、ZR含量较灌浆较弱品种高12.6%~118.2%、7.2%~98.0%、21.4%~72.2%,(GA3+ZR+IAA)/ABA较灌浆较弱品种高39.3%~311.9%。在各内源激素水平协调的前提下,IAA、GA3含量与灌浆粒重拟合程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直接影响灌浆粒重,且间接影响Pn和SPS活性,调控灌浆过程中蔗糖的合成,进而影响粒重。综上,在燕麦灌浆过程中,旗叶IAA、GA3含量较高对粒重有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