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喹诺酮类药物致肝毒性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喹诺酮""沙星""肝毒性""肝损害""Hepatotoxicity"等为检索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7年12月31日)收录的喹诺酮类药物致肝毒性个案报道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文献59篇,获取喹诺酮类药物致肝毒性病例61例,涉及环丙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依诺沙星等8个品种。其中,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致肝毒性较多,分别为19、13、11、7例次,累积构成比达81.97%。男、女性患者比例为1.54∶1,以61~80岁患者居多(共30例,占49.18%)。原患疾病为单一病种的有46例(占75.41%),以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为主;合并其他疾病的有15例(占24.59%)。单独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有31例,以环丙沙星的最多;联合用药的有30例。静脉给药的有34例,以国内病例为主。肝毒性最早出现在用药后10 min内,最晚出现用药8周后;有49例患者在用药后10 d内出现肝毒性,占80.33%。临床症状除全身乏力、恶心呕吐等外,还包括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的异常升高。54例患者经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好转,7例患者死亡。药物性肝损伤因果关系评价结果显示,极可能有关的有4例,很可能有关的有45例,可能有关的有12例。结论:喹诺酮类药物致肝毒性与药物品种、患者年龄、原患疾病、联合用药、给药途径等有关,且多发生在用药后10 d内。临床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加强用药监护,谨慎联合用药。

  • 出版日期2019
  •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信阳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