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不同频率及方式抽液治疗后的超声表现及预后情况,为结核性胸腔积液临床抽液的时效性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中量以上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140例,根据抽液频率及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置管引流组(A组,70例),抽液频率为1次/d;胸腔穿刺引流组(B组,70例),抽液频率为每2~3天1次;当超声提示胸腔积液深度<2cm以下或出现多个细小分隔无法定位时,不再进行胸膜腔穿刺抽液。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的生化检测及细胞计数结果,记录每例患者的抽液次数、抽液量、治疗后胸膜厚度、是否形成包裹性积液以及开始抽液后28d内胸腔积液内出现分隔和胸膜增厚的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总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和单核细胞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A组胸腔积液中的总蛋白水平高于B组,白细胞计数低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开始抽液28d内,A组患者排出积液量700~6400ml,B组600~6800ml。开始抽液后第7天A组胸腔积液内出现分隔和胸膜增厚的比例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第3、14、21、28天时两组胸腔积液内出现分隔和胸膜增厚的比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不同的抽液频率及方式清除胸腔积液的有效性无明显差异。有效清除胸腔积液,减少胸腔积液中的纤维蛋白,可预防分隔形成及胸膜增厚,因此只要积极抽液,不同抽液方式对预后的影响不大。

  • 出版日期2023
  • 单位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