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芪蓟肾康颗粒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HSPN)热毒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8例符合要求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2组HSPN患儿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芪蓟肾康模拟颗粒,观察组口服芪蓟肾康颗粒,2组患儿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热毒血瘀证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1(IgA1)、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补体(C)3、C4]、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变化情况,评价治疗后2组患儿血尿、蛋白尿的转归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1)对照组脱落、失访2例,剔除3例,最后完成研究39例;观察组脱落、失访2例,剔除2例,最后完成研究40例。(2)治疗后,2组患儿24 h-UP、mAlb、β2-MG水平和热毒血瘀证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2组患儿IgA1、IgG、Ig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IgA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4)治疗后,2组患儿IL-17、TNF-α、IL-21和TGF-β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各炎症因子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1)。(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9,P<0.05)。(6)治疗后,观察组蛋白尿消失率为61.76%(21/34),高于对照组的35.29%(12/34)(χ2=4.769,P<0.05);观察组血尿和蛋白尿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干预的基础上,采用芪蓟肾康颗粒治疗HSPN热毒血瘀患儿能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减轻患儿肾损伤,并具有调节免疫炎症反应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