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龄华山松针叶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及再吸收特征

作者:何斌; 李青; 李望军; 邹顺; 白晓龙; 薛晓辉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2023, 51(20): 137-144.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20.020

摘要

分析不同林龄华山松叶片氮(N)和磷(P)再吸收特征及其与叶片、土壤养分指标的关系,探讨华山松生长过程对生境的适应性及养分利用机制。以10、16、22、47年生华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0~20 cm土层土壤、新鲜叶和凋落叶的养分含量,计算并分析叶片N、P再吸收率及其与叶片、土壤养分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华山松鲜叶N、P含量差异显著(P<0.05),随林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不同林龄华山松凋落叶N含量差异不显著,P含量差异显著(P<0.05),随林龄的增加均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不同林龄华山松新鲜叶N∶P比差异不显著(P<0.05),随林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不同林龄华山松N、P的再吸收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N再吸收率明显小于P再吸收率。N再吸收率与凋落叶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土壤有机碳(SO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P再吸收率与凋落叶P含量、土壤C∶N和C∶P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N∶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该地区华山松的生长受氮素限制更加严重。N、P再吸收率均低于全球尺度上陆地植物的养分重吸收率,但P再吸收效率相对较高,说明华山松养分再吸收率不仅与生境条件有关,还与营养元素的获取途径有关。建议在喀斯特地区华山松人工林抚育管理时适当施加氮肥,以促进华山松的生长发育。

  • 出版日期2023
  • 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