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座"为坐具,在中国古代经历了两个阶段,"席地而坐"阶段与"垂足而坐"阶段。汉代以前,因古人席地起居的生活习惯,"坐"的方式为席地而坐,"座"的形态即表现为席、茵席、床、榻等;西晋之后,胡坐、胡床(交椅、马扎)传入中原,逐渐流行,至唐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在马扎上加入靠背与扶手,形似后世的"交椅";五代时期,家具随之由低向高转变,椅子应运而生,高型家具渐渐取代低型家具,成为日常生活的主流形态;宋代坐具在造型和结构上更趋于合理,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出现了直线、直角结构;至明代,"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