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评估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外科重度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患者140例,均经TCCS检查及DSA证实。排除合并有颅外段椎动脉、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影响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评估及随访资料欠完整者,最终纳入62例。检查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内及术后3、6、12个月基底动脉狭窄段、椎动脉颅内段、大脑后动脉(取较高侧测值)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平均流速(MFV)与血管搏动指数(PI)。比较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分析再狭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62例患者支架置入术后1个月内基底动脉PSV、EDV、MFV均较术前明显下降[(119±50)cm/s比(232±54)cm/s、(52±26)cm/s比(124±40)cm/s、(74±33)cm/s比(160±43)cm/s,均P<0.01],椎动脉颅内段PSV、EDV、MFV较术前明显升高[(65±15)cm/s比(50±18)cm/s、(28±8)cm/s比(22±8)cm/s、(40±10)cm/s比(31±11)cm/s,均P<0.01];54例后交通动脉未开放的大脑后动脉PSV、EDV、MFV及PI均较术前升高[(69±14)cm/s比(53±16)cm/s、(30±7)cm/s比(27±8)cm/s、(43±9)cm/s比(36±10)cm/s、(0.92±0.10)比(0.70±0.13),均P<0.01]。(2)62例患者3、6、12个月累积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4.5%(9/62)、19.4%(12/62)、28.1%(16/49,失访13例);应用自膨式支架和球囊扩张支架者12个月累积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2.2%(8/28,失访8例)和35.3%(8/21,失访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5,P=0.563)。(3)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残余狭窄、长段狭窄(>10 mm)是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HR:5.989,95%CI:1.88719.006,P=0.002;HR:5.079,95%CI:1.27720.200,P=0.021)。结论通过TCD联合TCCS检测后循环各段动脉PSV、EDV、MFV的变化可客观评估基底动脉支架置入的疗效,是及时发现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重要筛查手段。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术后残余狭窄、长段狭窄是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