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敲除abaR基因对鲍氏不动杆菌生长代谢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鲍氏不动杆菌ATCC 17978(野生株)abaR基因,获得ATCC 17978abaR敲除株(ATCC 17978/ΔabaR::Kn),通过PCR电泳和测序验证。应用酶标仪测定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和敲除株培养18 h内的生长曲线,同时应用结晶紫染色法分别于培养8、24、48 h,测定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均以吸光度值表示,每个时间点样本数为3。对数据进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LSD检验。结果 (1)打靶片段ΔabaR::Kn的PCR产物大小为3 029 bp。ATCC 17978野生株成功敲除abaR基因后获得ATCC 17978敲除株(ATCC 17978/ΔabaR::Kn),敲除株PCR产物大小3 300 bp,说明abaR基因被成功敲除。(2)培养2、3、4 h,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吸光度值稍高于敲除株;培养5~18 h,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和敲除株各时间点吸光度值相近。(3)培养8、24 h,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生物膜形成能力(0.644±0.066、0.574±0.184)与敲除株(0.559±0.008、0.394±0.030)相近(t=2.209、1.167,P>0.05);培养48 h,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生物膜形成能力(1.157±0.259)明显强于鲍氏不动杆菌敲除株(0.576±0.026,t=3.865,P<0.05)。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培养48 h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强于培养8、24 h(P<0.05),鲍氏不动杆菌敲除株培养24 h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弱于培养8、48 h(P<0.05)。结论 利用同源重组方案,可成功敲除鲍氏不动杆菌ATCC 17978abaR基因,获得鲍氏不动杆菌敲除株ATCC 17978/ΔabaR::Kn。敲除abaR基因后,鲍氏不动杆菌自身的生长代谢不受影响,但其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减弱。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