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商业化软件计算球后脂肪体积,分析其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确诊的35例(70个眼眶)TAO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1.5T眼眶MRI球后脂肪体积及眼外肌信号强度比值(SIR)分析其与临床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并收集12例(24个眼眶)健康人测量球后脂肪体积,初步比较TAO组及健康组体积的差异。结果脂肪体积与病程成正相关(r=0.480,P<0.01),病程6个月以内组与612个月组相比,脂肪体积差异不显著(P=0.084)。病程6个月以内组及病程612个月组球后脂肪体积均显著低于病程大于12个月组(P<0.01,P<0.05)。脂肪体积与突眼度存在相关性(r=0.622,P<0.01),突眼度每增加1 mm,球后脂肪体积将增加0.88 m L。临床活动性评分(CAS)与SIR值及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存在相关性(r=0.536,r=0.416,P<0.01)。TAO组球后脂肪体积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TAO病程1年以上可能是球后脂肪组织增多的高峰阶段,球后脂肪体积结合SIR值的测量有助于最佳激素治疗时机的探索及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