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除术两种术式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复位率、血清氨基酸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为第一诊断的病例资料60例(60只眼),依据术式分为两组,A巩膜扣带术组,B玻璃体切除术组。记录两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手术复位率、血清中氨基酸表达水平及VEGF等变化情况。结果应用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记录视网膜复位情况:术后1周A组神经上皮下积液15例,B组5例;术后1个月A组10例,B组0例;术后3个月A组2例,B组0例;最佳矫正视力(BCVA)两组患者复位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间比较,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血清中谷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及VEGF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巩膜扣带术比较,玻璃体切除术组中谷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及VEGF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能够早期降低谷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及VEGF水平及视网膜复位率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相较于巩膜扣带术更具有优越性。

  • 出版日期2021
  • 单位石家庄市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