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就业是增加贫困群体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地区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我国在就业扶贫实践中形成了公益托底安置、政府定向输送、产业车间吸纳、农业基地就业、返乡自主创业、劳务品牌输出六种典型模式。在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当贫困群体的生计资本呈现普遍匮乏、相对均衡、相对较高特征时分别适用于不同模式,实践中相应形成了政府直接扶持型、政府主导多元协助型和政府引导服务型三类主体协作方式,生计提升结果则表现为就业观念转变、收入增加、职业赋能等方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脱贫群体的生计资本特征发生质的改善,建议从以劳动者自我发展为中心转变就业扶贫目标、基于H-S-P-N-F五维生计资本特征精准选择就业扶贫模式、依据脆弱性环境条件选择主体协作方式等三方面施策,从而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