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相关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和肠道菌群分析

作者:谭蓓; 唐颢; 任新渝; 周炜洵; 钱家鸣; 张力; 张晓彤*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2020, 59(11): 887-893.
DOI:10.3760/cma.j.cn112138-20200216-00082

摘要

目的动态监测分析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相关性结肠炎患者, 治疗过程中临床特征和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抗PD-1相关性结肠炎的病例系列研究, 比较治疗前、治疗后和病情复发时临床症状、内镜和病理表现, 以及肠道菌群构成变化。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63岁和69岁, 均为男性,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炎性指标升高, 内镜下结肠弥漫性充血水肿伴糜烂, 病理示隐窝结构改变, 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可达到临床缓解和黏膜愈合。肠道菌群在激素治疗前、治疗后和病情复发可操作性分类单元组成存在差异。激素治疗后α多样性observed species和Shannon、Simpson、Chao1、ACE指数均下降, 菌门水平拟杆菌门增加, 厚壁菌门减少, 菌属水平拟杆菌属增加, 瘤胃菌属减少, 乳酸杆菌属为潜在有益菌属。结论抗PD-1相关性结肠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临床表现、炎性指标、内镜和病理表现相应变化, 同时存在肠道菌群多样性、主要菌门和菌属相对丰度变化。

  • 出版日期2020
  • 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