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炎性反应预后评分(IPS)与直肠癌术后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人678例,收集病人入院后第2天外周静脉血血常规、肝功能等资料,依次计算出炎性反应评分——NLR、D-NLR、PLR、LMR、COP-NLR及PNI等指标,依据IPS依次计算出各自得分。以5年生存时间作为终点绘制IPS的实验对象作指征(ROC)曲线,以此作为研究对象,术前IPS预测5年生存率的最佳截点,并依据该临界值将病人分为高IPS组和低IPS组,比较高低两组直肠癌术后病人在手术方式、肿瘤TNM分期、肿瘤大小及形态、侵及深度、肿瘤距肛缘的距离等指标的关系。然后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组成IPS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IPS诊断死亡危险事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X)为0.781,截点为2.5。根据2.5截点分为低IPS组、高IPS组。两组年龄分别为(59.1±11.9)岁、(59.5±9.8)岁。两组间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显示男性、NLR、D-NLR、COP-NLR评分为危险因素,HR分别为1.489、4.027、2.208、2.188。LMR评分为保护性因素,HR为0.559。结论 IPS水平与直肠癌术后生存率相关,高IPS提示预后不良。

  • 出版日期2019
  • 单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