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在顺德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顺德区各合作镇街医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立前接诊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体系建立后接诊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首诊于具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条件医院的患者与非PCI条件医院患者的治疗情况,观察患者间首次医疗接触(FMC)至获得患者心电图(FMC-to-ECG)时间、FMC至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FMC-to-anti platelet)时间、患者入院至转运(DIDO)时间、FMC至患者球囊扩张(FMC-to-B)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首诊于PCI医院的FMC-to-ECG时间、FMC-to-anti platelet时间和FMC-to-B时间分别为(5.81±0.45) min、(19.04±4.62) min、(61.52±7.37)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64±1.85) min、(27.58±7.34) min、(92.81±10.02) 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首诊于非PCI医院的FMC-to-ECG时间、FMC-to-anti platelet时间、DIDO时间为(6.71±0.91) min、(22.64±2.91) min、(32.88±4.76)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42±1.87) min、(31.57±4.60) min、(56.84±8.43)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首诊于非PCI医院的FMC-to-B时间为(87.38±10.06)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5.62±14.3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开展能显著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效果、减少FMC至各治疗手段时间,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