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潘知常先生在20世纪80、90年代打出"生命美学"这个旗号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使当代美学研究转向人的生命关注的"现代视野"上来。但是,潘知常先生对"生命美学"的论证是存在问题的:他站在批判哲学立场上,放弃了对美本质、审美本质的后批判哲学的默会致知论和思维现象学境界的深度探索,从而转向传统主客二分认识论的理性的意义论,将生命意义看成是一种"给予"而不是"生成",于是不能探索美的本质和审美的本质。所以,他误将审美活动等同于文学艺术的创作活动,将"审美判断"理解为"自我审判",这样便不能探讨审美活动的本质;另一方面,误将审美活动的最终成果"美"等同于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生成的"感性造型""意义世界"、情景交融、形象世界、意象世界、虚幻世界,这样就遮蔽了"美"的本质。需要指出,这些问题,好像还不仅仅是潘知常先生的"生命美学"存在着,中国当代其他种种美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问题。它应该引起当代美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 出版日期2018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