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诱发因素及其临床特点,并探讨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用于早期诊断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入住南充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尚未接受抗凝、溶栓治疗的下肢DVT患者,根据DVT的临床病程分为急性早期、急性中期、急性后期及亚急性期,检测DVT患者外周血中sCD40L表达水平。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DVT患者100例,其中急性早期31例,急性中期26例,急性后期21例,亚急性期22例;中央型28例,周围型66例,混合型6例。(1) DVT发病诱因从高到低分别是骨折(27.0%)、恶性肿瘤(21.0%)、胸腹部术后(20.0%)、关节置换术后(18.0%)及剖宫产(6.0%)。(2)急性早期DVT者较多见于骨折后(54.8%),急性中、后期多见于关节置换术后(分别为26.9%、38.1%),而亚急性期多以恶性肿瘤为主(50.0%)。(3)与对照组(同期20名体检健康人群)比较,不同临床病程DVT患者外周血中sCD40L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处于不同病程的DVT患者sCD40L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7,P=0.02),在急性早期中sCD40L表达即达最高,随后逐渐下降(P<0.05)。(4)周围型、中央型及混合型患者外周血中sCD40L表达水平三者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1,P=0.02),进一步两两分析结果显示,其在中央型和混合型中均明显高于周围型(P<0.05),但在中央型与混合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D40L可能在早期诊断DVT及判断血栓范围即严重程度方面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出版日期2018
  •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