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重度颈椎后凸畸形手术矫正

作者:华文彬; 杨操*; 吴星火; 张宇坤; 郜勇; 李帅; 王琨; 王丙金; 陈超; 杨述华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 29(01): 5-8.
DOI:10.3977/j.issn.1005-8478.2021.01.01

摘要

[目的]探讨青少年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方式、临床疗效及矢状面平衡。[方法]对2012年7月~2017年6月手术矫正的重度青少年颈椎后凸畸形患者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前路手术13例,前后联合手术5例。采用VAS、NDI和JOA评分,以及颈椎后凸Cobb角(RKA)、C2~C7角、C0~C2角、C7倾斜角、C2~C7矢状位轴向垂直距离和颈椎后凸指数评价临床效果。[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见严重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24~36个月,平均(27.33±5.5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颈部外观畸形均有明显改善,颈部疼痛症状消失。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VAS、N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影像方面,术后颈椎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41.84°,矫正率80.98%,末次随访矫正丢失率7.31%。术后及末次随访C2~C7角和C0~C2角以及颈椎后凸指数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而C7倾斜角和C2~C7矢状位轴向垂直距离较术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X线片显示患者均达到椎间植骨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结论]采用前路手术或前后联合手术矫治青少年重度颈椎后凸畸形临床疗效满意,能够显著改善颈椎后凸畸形及矢状面平衡。

  • 出版日期2021
  •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