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针对新疆膜下滴灌棉花生产中磷肥投入过量、利用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探讨通过调整磷肥施用时间和增施铵态氮肥来增强棉花根际土壤供磷强度,提高磷肥吸收量,降低磷肥损失率,实现棉花的增产增收和磷肥增效。【方法】新疆主要棉花产区石河子、昌吉和农十师一八四团磷肥投入高于衡量监控推荐施肥量的26%~111%,玛纳斯县北五岔和六户地磷肥投入超出2.32~2.92倍,2020年在以上5个棉花生产区开展了田间对比试验。对照为各试验区棉花肥料习惯施用量和施用方法(CK),处理采用根际调控技术(RM)。RM技术根据目标产量确定磷肥用量,随出苗水滴施少量磷酸一铵与硫酸铵作为启动肥,在蕾期、花铃期集中滴施硫酸铵。棉花收获期,测定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棉花养分吸收量、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磷肥盈余量,计算植棉效益。【结果】5个试验点RM处理和对照皮棉平均产量分别为3263 kg/hm2和3292 kg/hm2,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均达到了高产水平。RM处理棉花产量构成要素、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以及氮、磷含量与CK也均无显著差异,但RM处理的磷肥偏生产力较CK显著提高了81.3%,磷盈余量平均降低了74.9%,昌吉试验点由于不基施磷肥,RM处理的磷盈余仅为P 3.6 kg/hm2。皮棉目标产量为3.1~3.5 t/hm2时,RM处理氮肥平均减施了16.6%,磷肥减施了56.5%,氮磷肥料成本降低了40.7%,节省2082元/hm2。5个试验点RM处理的棉花净收益平均比CK增加了1845元/hm2。在肥料投入高的北五岔和六户地试验点,氮、磷肥成本分别降低3993、4464元/hm2,净收益增加量分别达到2931、4367元/hm2。【结论】在新疆主要植棉区采用根际调控技术,在确保棉花高产的同时,较习惯施肥技术减少了一半以上的磷肥投入,农田土壤磷输入输出基本平衡,植棉效益大幅增加,是新疆棉花施肥管理的良好措施。

  • 出版日期2023
  • 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新疆农垦科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