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聋伴眩晕的突发性聋患者凝血状态分析

作者:郭文苹; 屈永涛; 郭明丽*; 许夏
来源: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 36(03): 172-176.
DOI:10.13201/j.issn.2096-7993.2022.03.003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全聋伴眩晕的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患者凝血功能状态及预后,为改进治疗方案,从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全聋伴眩晕的突聋患者33例作为研究组;同期住院治疗的低频型、全频型、全聋型患者各33例以及高频型患者26例作为突聋对照组,无中耳及内耳疾病史的住院患者33例为正常对照组。分析研究组与各对照组间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及不同类型突聋患者的疗效。结果:(1)研究组FIB、D-D分别为2.50(2.11,2.95)、0.27(0.16,0.51),均高于正常组[2.31(1.92,2.50)、0.17(0.12,0.21)];APTT为25.2(23.1,28.1),低于正常组[27.3(26.4,2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研究组FIB高于低频组[2.37(1.81,2.68)];D-D分别高于低频组[0.16(0.12,0.25)]、高频组[0.13(0.11,0.23)]、全频组[0.16(0.11,0.28)]、全聋组[0.18(1.45,0.30)];APTT为25.75±3.18/25.2(23.1,28.1),低于低频组(27.72±2.22)、全频组[26.7(25.8,2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疗效最差(无效率为63.6%),低频组疗效最好(痊愈率为75.8%),各型突聋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可能是全聋型突聋患者的发病影响因素之一。全聋伴眩晕的突聋患者比全聋型及其他各型突聋的高凝状态更严重,预后最差。

  • 出版日期2022
  • 单位河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