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缓解后的认知功能及相关因素

作者:周福春; 王传跃; 项玉涛; 姜涛; 周晶晶; 黄晶
来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 27(08): 613-618.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3.08.011

摘要

目的:考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临床缓解率,并且探索认知和临床因素对急性期临床缓解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55名门诊和住院首发患者,给予利培酮(2~6 mg/d)、奥氮平(10~20 mg/d)或阿立哌唑(10~30mg/d)治疗8周,分别在基线、第4周末和第8周末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基线期使用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词语流利测验(VFL)、范畴流利测验(VFC)、彩色连线测验(CTT-1和CTT-2)、STROOP色词测验(SCW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PE和WCST-CC)来评估与记忆和执行功能相关的认知功能指标,使用SCID筛查来确定未治疗精神病期(DUP)。8周末满足PANSS量表的8个核心条目评分均小于或等于3的患者被认为"缓解"。结果:共有30名(54.5%)患者在治疗8周末达到临床缓解。单因素分析表明,达到缓解的患者具有较短的未治疗精神病期(DUP)[(8.1±7.7)vs.(17.0±12.1),P<0.01],较高的HVLT-R分数[(20.4±6.6)vs.(19.1±6.1),P<0.05]和较少的阴性症状[(20.5±7.4)vs.(25.0±5.5),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VLT-R得分高(OR=1.15)和DUP较短(OR=0.91)是临床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在基线期记忆功能较好和未治疗精神病期较短的患者更易达到缓解,未发现临床缓解与本研究所用抗精神病药种类、剂量的相关性。

  • 出版日期2013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