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挤压和延迟脐带结扎对早产儿及产妇的影响

作者:庄丽娟; 黄秀敏; 叶明珠; 陈珣; 郑真霞; 冯骁*
来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2, 30(03): 431-436.
DOI:10.13404/j.cnki.cjbhh.20220311.008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脐带挤压(UCM)与延迟脐带结扎(DCC)对于早产儿及产妇围生期各项指标的影响,探索脐带挤压及延迟脐带结扎对早产儿和产妇的意义。方法 以本院产科孕周28~37周经阴道分娩且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的240例新生儿及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分为脐带挤压组(UCM组)80例、延迟脐带结扎组(DCC组)80例及立即脐带结扎组(ICC组)80例,比较各组早产儿血红蛋白(Hb)水平和红细胞比容(HCT)、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及光疗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发病率、早产儿体温的情况及低血糖的发病率、产妇产后出血(PHH)发病率及分娩前后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 UCM组和DCC组新生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均高于ICC组(P<0.05),其中UCM组与DC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3天及第5天UCM组和DCC组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ICC组(P<0.05),其中UCM组与DC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M组、DCC组、ICC组光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M组和DCC组新生儿生后30 min体温均高于ICC组(P<0.05),UCM组、DCC组生后低血糖发病率均低于ICC组(P<0.05);UCM组和DCC组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比例较ICC组减少(P<0.05),UCM组、DCC组、ICC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M组、DCC组、ICC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病率及分娩前、分娩后血红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带挤压和脐带延迟结扎在提高早产儿血容量、防止低体温、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及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病率方面均有效果,且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早产儿光疗率及产妇分娩出血量无显著影响。

  • 出版日期2022
  • 单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