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昆仙胶囊和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杭州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03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昆仙胶囊组、雷公藤多苷片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昆仙胶囊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昆仙胶囊2粒/次,3次/d疗程超过3个月,雷公藤多苷片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mg/次3次/d,疗程超过3个月。每组根据病理类型再分为系膜增生性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组、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3个亚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 ,PLT)计数,以及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creatinine ,Cr)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血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的差异。[结果]昆仙胶囊组治疗1、3个月后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7%、86.5%,雷公藤多苷片组治疗3个月后尿蛋白定量也明显下降(P<0.05),总有效率8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中,昆仙胶囊组的三个亚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雷公藤多苷片组仅MN亚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昆仙胶囊组及雷公藤多苷片组的MN亚组及DN亚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种药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昆仙胶囊组的DN亚组起效时间早于雷公藤多苷片DN亚组。实验室指标方面雷公藤多苷片组治疗后ALT较前升高,ALB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PLT、WBC计数及昆仙胶囊组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片组治疗后ALT水平高于对照组,而WBC、ALB水平低于对照组;昆仙胶囊组治疗后AL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仙胶囊及雷公藤多苷片均能明显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尿蛋白水平,昆仙胶囊起效更快,能作用的病理类型更多且安全性优于雷公藤多苷片。

  • 出版日期2021
  • 单位湖州市中医院; 杭州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