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种子为研究对象,分别了其在不同基质类型以及不同絮体浓度下的萌发速率、累计萌发率和最终萌发率。结果表明,基质类型对苦草种子的萌发有显著影响(P<0.05),以黄泥为基质的苦草种子最终萌发率最高,为55.8%,以底泥+沙为基质的种子最终萌发率最低,为33.0%。添加絮体显著降低了苦草种子的最终萌发率(P<0.05),抑制效果最大的处理种子最终萌发率为29.4%,比未添加絮体的处理种子最终萌发率(49.2%)低19.8个百分点。在河湖生态修复中,高铁酸盐作为一种常用絮凝剂,可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凝聚并从水体中分离去除,以达到净水目的,但高铁酸盐投加产生的絮体覆盖在苦草种子表面会影响其萌发。综合分析,黄泥相较于底泥和泥沙更适合苦草种子的萌发,而絮凝剂的使用可能对苦草种子的萌发产生不良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絮凝剂对水体透明度的提升作用和对沉水植物种子萌发产生的负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