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秦岭双朋西矽卡岩型金-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作者:路英川; 刘家军; 曹守林; 张栋; 孙昊; 王斌; 张文华; 孔媛媛
来源:矿床地质, 2016, 35(01): 130-152.
DOI:10.16111/j.0258-7106.2016.01.009

摘要

双朋西矽卡岩型金-铜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同仁-泽库弧后前陆盆地,为青海省秦岭西段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金-铜矿床。花岗闪长岩侵入以后,该矿床成矿期共有矽卡岩期(Ⅰ)和石英金属硫化物期(Ⅱ)两个期次,其中Ⅱ期又可以划分为早(Ⅱ-1)、晚(Ⅱ-2)两阶段。文章研究了3种包裹体类型:含子矿物水溶液包裹体(H型)、含CO2包裹体和盐水溶液包裹体。花岗闪长岩、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早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w(Na Cleq)分别为127496℃,3.87%21.11以及287513℃,39.93%58.41%;晚阶段为122444℃,6.74%46.80%;161468℃,4.98%35.06%,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中-高盐度、中等密度、低-中压力的富CO2流体。S、Pb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岩浆流体。H-O同位素组成显示主成矿期与岩浆水热液关系密切,随着成矿作用的演化,石英硫化物期晚阶段(Ⅱ-2)有大气降水混入。该矿床成矿作用与中酸性岩浆交代碳酸盐类围岩作用,流体的降温冷却和沸腾作用有关,区域局部伸展构造有助于成矿压力从静岩压力向静水压力转变,引起该地区成矿流体的减压沸腾作用,最终导致成矿物质沉淀富集。

  • 出版日期2016
  • 单位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七队;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全文